“七邻八舍”
发布日期:2025-01-23 06:21 点击次数:54
12345民生热线设立之初,做为政府服务的总客服,为畅通民众诉求渠道,整合政府服务资源,建立高效的政务服务发挥了较好的作用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技术的进步和服务理念的更新,民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日益复杂多样,涉及政府管理的各个领域,对12345 热线的执行闭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一、12345 热线现状
(一)队伍臃肿支出大
12345 热线处理队伍庞大,以烟台某新区为例,区级约 35 人直接接线,4 个镇街共约 50 人参与热线事务,直接参与热线处置人员超 80 人,且工单下派使众多不同层级部门人员间接参与,参与人数众多,政府年度为热线工单支出超千万。
(二)流程复杂效率不高
热线处理依市级接诉,经区级、街道到社区的属地管理流转模式,多级传递耗时费力,易失误、延误与失真。派单人员专业性弱,致大量问题派至社区,使最没有资源的社区成兜底执行单位,影响解决效率。
展开剩余70%(三)滥用严重资源浪费
因为12345 热线知晓度提升和诉求出口少的因素,部分居民因对受理范围不清,将生活琐事甚至恶意诉求拨打热线,不合理诉求大量涌入,占用资源,致紧急民生问题难以及时处理,损害政府公信力。
(四)流程不透明体验不佳
热线处理中,群众常不知负责部门与人员,处理流程从依据、方式到进度均不公开。处理后亦不告知法规流程,居民即便问题解决仍可能质疑,引发二次投诉,影响政府与民众关系。
二、优化策略
六十年代初形成的“枫桥经验”,在全国复制推广后,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起到了多方面的关键作用,其核心逻辑就是“小事儿不出村、大事儿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”。以“枫桥经验”的核心逻辑,通过资源优化技术赋能,将可以在社区消化的问题解决在社区,或许,可以解决民生热线目前的困境。
(一)技术实现部门资源下沉
借助微信生态和新媒体技术,整合律师、民警、水电暖气等多部门资源,搭建多媒体平台,涵盖社区与部门各类资源下沉至线上社区即时响应,整合服务力量成协同团队。
(二)搭建多元互动的平台体系
构建含微信公众号、小程序、视频号等多渠道的新媒体平台体系。丰富诉求问题提报出口,变目前单一信息通知为双向可互动,让居民在社区发声,居民可提交、查看、评价反馈,社区及部门及时回应,形成“居民呼叫、社区吹哨、职能部门来报到”的氛围。
(三)技术赋能转变网格员角色
不改变网格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现状,置网格员为平台核心枢纽,变网格员、社区工作人员的“救火队员”、“万能胶”执行者身份为“调度员”,真正让职能部门成为工单的执行单位。
(四)律师源头介入明晰主体
凡事依法,有事找法,社区律师向前一步下沉一层进网格。居民诉求问题出现,由律师先期介入,依法诊断明确责任主体,依法指派给职能部门,杜绝了问题出现职能部门间相互扯皮的问题。
(五)强化宣传构建传播矩阵
在微信生态基础上,借助百家号搜狐号等新媒体平台构建宣传传播矩阵,制定计划宣传热线优化内容,提高知晓度。利用互动功能收集反馈,依反馈调整策略,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。
技术赋能资源下沉,转变网格员角色,整合多部门联动,将能在社区消化的诉求问题解决在社区,从而实现习主席提出的新时代数字枫桥的要求。
发布于:山东省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中年女人,坚持“装穷”,家庭富贵